
作家生平:艾瑞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是享誉国际、备受推崇的近代史大师。1917年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城的犹太后裔,母亲则来自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中欧。1919年举家迁往维也纳,1931年徙居柏林。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在受创至深的德奥两国度过童年。1933年因希特勒掌权而转赴英国,完成中学教育,并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历史。1947年升任高级讲师,1978年取得该校经济和社会史教授头衔,1982年退休。之后大部分时间任教于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是该院政治及社会史荣誉教授。
霍布斯鲍姆著作甚丰,先后计有14部以上专著问世,包括:《革命的年代》、《资本的年代》、《帝国的年代》、《极端的年代》、《盗匪》、《民族与民族主义》、《原始的叛乱》、《爵士风情》等书。霍布斯鲍姆现居伦敦。
我的书房位于伦敦北区优美的汉普斯特镇一栋半独立洋房的顶楼,这里曾是儿子安迪的卧房。从用作小孩卧室到改造成大人书房,内部空间前后风格变化巨大,除开一点,房间都不一而同地显得凌乱无章。确实,房间里到处都是我的研究材料,打印稿,写作稿,待回复信件,散钱,收到的新书等等,这些杂物堆积起来既是资料,也是对我那日渐衰退的记忆力的某种提醒。历史学家的身份让我不得不整日地被堆积如山地文件围绕着,把两张书桌都摆得满当当,剩下一小块空地留给笔记本电脑。自80年代我开始在纽约那些学生们的影响下开始使用电脑的,到如今是可怜兮兮般无奈,想像下如果没有电脑,我该会如何不适应呢。笔记本电脑背包就挂在这面墙上。
书房里极少有其他纷扰会影像到我工作。遗憾的是一直以来我都没有淘到一把理想舒适的椅子,因此这里用于查阅资料外,读书则会另觅他处。墙上唯一没有被书架遮挡的风景是一张 比莉.哈乐黛(美国爵士女伶比莉.哈乐黛Billie Holiday。霍布斯鲍姆是个历史学家同时也是爵士迷,译者注)的海报和一幅具有巴西风格的红黑油画(不在照片中)。房间里有一台收录机,但我几乎用不着。写作时,我不太喜欢同时播放着音乐。我喜欢这间光线明亮,色调简单的书房,映入眼帘的尽是书的斑斓色彩,纯粹丰富,较之于其他房间,这里静谧安宁,书香漫溢。
书架上的书有些是我正在研究的课题,关于民族主义或是盗匪历史等。绝大多数是我的著作的各国译本。被翻译成他国语言的译本数量令我欣慰感激,近年来还有一些地方方言版本出现-比如北印度语,越南语。这些译作大部分我看不懂,摆在书架上实则是作为本人的检索记录,或是在某个沮丧的时刻,它们提醒着我,在过去五十年岁月里,一个老学者孜孜不倦地用文字与世界各地的读者谈古论今,畅所欲言的荣耀时光,仅以此作为我个人激励斗志之用。
翻译:苏菲 原文及图来自卫报:http://www.guardian.co.uk/books/2008/jan/11/writers.rooms.eric.hobsba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