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美学
陈宁专栏 via:南方都市报2011年10月18日
前几天凤凰卫视的一条微博,说独立书店最能代表城市的文化面貌云云,但列举的例子却让人啼笑皆非,那些书店既不“独立”,也难算“城市代表”,破绽百出,活该惹来批评。
说台北的书店,诚品在外地人心目中知名度最高。然而,诚品是大集团连锁经营,兼营精品市场(更多时这才是业务主线),早已被资深读书人唾弃,不再视作精神粮食之乡。到台北可逛的“独立书店”甚多,每家各有特色,且买书多有折扣,犯不着到诚品朝圣。诚品凭借起家的精致室内设计风范,也在别的小书店找得到,各家还有各家的特色。
但诚品仍可算书店观光业代表,敦化南路的诚品总店24小时营业,是香港旅行团的夜游景点。晚上去逛,一室香港旅客,越夜越热闹,有时半夜还有明星戴墨镜出动,在咖啡店与友聚会。顾客早已习惯,没有人特别起哄。
有一段时间我住在敦南诚品附近,夜里睡不着就跑去书店看书,有时写文章需要一些参考书籍,也直接过去翻书,简直把它当成图书馆。那时候的诚品书店还比较安静,书籍摆放有层次有品位,绕场走一圈就掌握了书市潮流的大概,那时候的诚品还像一家书店,现在倒像是一家超市,刚好卖书而已。我想,从那里到这里,诚品的改变不仅是经营方向的调整,还包括某种理想的消逝。
我认识一个女孩叫苏菲,很认真地经营着“独立书店”的概念。以前她在上海,已经在网上积极介绍全球各地独立书店,也代售外国冷门的独立出版物。现在她搬到大连,真正要把多年来对独立书店的想象落实做出来,她和丈夫要开一家实体的“香蕉鱼书店”,像香蕉鱼那般罕有、珍贵、独特。
“独立”是一个轻易被滥用与骑劫的名词,它本来意味着人的强大意志、坚持、反抗。赚钱没问题,重点是在赚钱的过程里仍然保有最初的理念,抵抗随波逐流的诱惑,甚至抵抗更赚钱的营运方式。选择一条“独立”之路,首先不可让自己变大变多,Small is Beautiful,小书店的美丽,正是自此一家,别无分店,因此也无可取代。
这是一篇最喜欢的一段关于独立书店的文字,谢谢陈宁巧合下送给我28岁生日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