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展 | 蜃景
文:高路(渡口书店)
晚上十点的上海展览中心,喇叭声不绝于耳,等待进场的各式货车接成长龙填满了四周的道路。书展结束了。笼罩本市上空一个半月的高温也恰好伴随书展的节奏逐渐褪去,夜幕上悬起八月里标志性的云团,也似乎是台风将要到来的宣告。
两个小时以前,还有数量巨大的人群在这座体量庞大、灯火通明的建筑物中随意又专注地翻看着数以千计的各色书籍,他们手中或多或少总有些收获,看上去既轻松又投入,就像一种习惯性动作。
第一次参加书展,有些手忙脚乱,也始终伴随一个谜思:书店为什么要参加书展,于理不通,现时的书店早已徒有虚名,我的意思是指书店原本因为出版需要而成立,比如上海本地在明清时期就有扫叶山房、点石斋书局、商务印书馆等等著名出版机构,其中商务印书馆鼎盛时员工多达 4500 人,从印刷商业账簿开始,到大规模发行教科书、开办学堂、建立图书馆,业务范围涉及印刷、出版、教育多重领域,为文化与思想的记录传播延续至今;至民国时期,出版行业在上海发展更加繁盛,亚东图书馆、开明书店、世界书局、良友图书公司等等等等为数众多的出版机构,出版发行从生活技能到学术思想各类书籍,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的同时,也折射出当时自发而多元的思想动态。这些文化机构历经风云变幻,主干或支脉以不同形式分布在大陆两岸,持续发挥应有的功用。后来书籍的内容编辑出版功能与流通发行逐渐分离,书店的功能多仅限于后者。单凭经营图书发行,这个行业一度也可以获得较为丰厚的收益。然而时代改变了,网络时代大驾光临,技术与资本的结合不仅可以直接为个体读者服务,且提供了最大程度的“便利”,出版社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这个供应链。与此同时,信息每分每秒像洪水一般涌来,书店作为信息媒介的功能看上去也被剥夺了。从每一点看,书店都无存在的必要。
然而,近来每一家书店的倒掉,总还是引起人们阵阵叹息。人们是在留恋什么,还是只是一种心理上的无法适应?
书店必须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
印刷术的诞生与普及使得知识不再成为少数人的特权,无数普通人由此启蒙。万千书籍承载了人类对自我与外在世界认知与探索的成果,每一本书如同构建信息库的不同部位上的零件,彼此关连。只是书无言,其中奥妙需要读者自己去发现,它们好似蛰伏在海底的不同种类生物,共同组成一个博大而精彩的神奇世界,除非你亲自造访,否则无法领略与探究这些神奇。读书本是很平常的事,如今变的稀奇,动辄还要费尽口舌,落力鼓动。我们为今天被破碎信息包围之下的人们主动放弃探索人类文明丰硕成果感到遗憾与不安。
于是这次我们准备了几个与日常生活关联紧密的主题来到书展,希望以此为起点对书的“名 ”与“实”加以整理,在重新审视众多名目的含义与指向的同时,也重新思考和发现蕴含其中 的乐趣与价值,这样的用意在书展上已经得到回响。在整理“植物的故事”时,延伸出“自然 文学”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分支题目,在查找相关资料时,看到一段话移植在此也十分适合, “著有《低吟的荒野》的美国自然文学作家奥尔森(Sigurd F. Olson,1899-1982)于 1954 年曾发 表过一篇题为“那些无形之物”(Those Imangible Things)的演讲稿。按照奥尔森的解释,‘那些 无形之物’是能够激起我们的情感、关系到我们的幸福与满足、使得我们的生活更有价值的 东西。他举例说明,位于曼哈顿的中央公园,那一小片被喧嚣熙攘的大都市所包围的自然 绿洲,其无形的价值对于都市居民而言是无与伦比的,因为它可谓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工业 化城市之中的心灵避难所。奥尔森继而陈述道,飞过天空的野鸭群具有无形的价值;出没 于山间的灰熊具有无形的价值;野外的声音、气味和记忆以及我们在野外所看到、所喜爱 的一切都具有无形的价值。”许多书籍,就是承载这些‘无形之物’的载体,而书店,正是收 纳、集合与传递这些‘无形之物’与载体的场所。
连日奔忙,与一位台湾来上海的朋友相约数次仍未得见,她要在台风到来前离去,终于赶在她启程前见着,见面时她说,上海的书店还是少了一点。她还说,香港书展最好,书多场地条件也好;台北书展嘛……每个人的角度由他所处的立场和位置决定,在这边引颈呼唤外来名牌书店早日落地的同时,那边却自觉我们要改善的地方太多。展览中心一条细马路旁边,一座高层建筑物新落成,玲珑庄严,琳琅满目,本地消费能力之强劲,已为世人侧目。上海书展第十年,平心而论,活动的组织与呈现相较本市其它同类型活动,比如不久前落幕的上海电影节,可谓有序、透明与高效。明年书展还将继续,希望可以提供更加多元的视角,同一个事物只有从更多角度去认识,才可能窥得全貌;娱乐性也可以更胜一筹,在全民狂欢的时代,如果能办成一个纯粹的读书嘉年华,也是乐事一桩。
从书展搬回来的几十包书码在墙边,看上去与一周前出发时相比似乎并没有减少,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穿过蜃景,回到现实,让幻象与日常情景重合。
注:蜃,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海怪,形似大牡蛎(一说是水龙)。能吐气,并形成为海市蜃楼。古代中国与日本均有此传说,也有认为是巨大文蛤的说法,或是龙的一种。蜃也被认为是灵兽的一种。
常读此文,做好书店。—— 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