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断涌出的新鲜声音持续加速和调动着出版作为一种艺术实践的繁荣景象。基于当下全球独立出版的激进变化的特性,这本聚焦了众多艺术家、作家、编辑、出版人、设计师、Zinesters和社会活动家的陈述文字的新书“Publishing Manifestos”激起了一轮新的共鸣演奏曲。总的来说,这本书赋予“独立出版人集体想象”之探索艺术的力量,借以对权威进行真相阐述,并重新定义制作和发行的意义。
主张白人/异性恋正常主义的苍穹之外,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最为活跃的独立出版实践,这其中又以女性主义、酷儿文化和有色人种为主。作为MIT设计与视觉文化编辑,与Miss Read,这个欧洲最大的艺术书展共同出版本书让人充满期待。这本书也作为引领大家踏入独立出版这片重要而广阔天地的开始,它发生的社会背景并非隐晦难懂,相反地,这是一场积极又及时的互动。
全盛时期的艺术出版,正介入到错乱又复杂的社会问题的方方面面中去,并以大众能参与的方式发声。正如本书的编辑米哈利斯·皮席勒所言,《出版宣言》一书的出版仅是一个开端,但凝聚了一小团足以令人兴奋的火焰,认知观念下形成的不可减少的内在多元性,形成了当下最有行动力和活力的独立出版人组成的全球社区文化。
维多利亚·辛德雷:当你第一次联系到我提议和MIT共同出版这本出版宣言时,我记得当时我们亟需克服的是警惕独立出版受限于盎格鲁中心论及欧洲中心主义论调。正如你在前言中所述,编辑这本书的目的之一即是“破解对独立出版人的普遍定义和主张采用全球化视角。” 你认为这本书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这个目标?我们如何才能继续超越出版业的霸权主义局限?
米哈利斯·皮席勒:还有很多不足,但至少我们迈出了正确的的一步。在我联系你之前,《出版宣言》的先行版(2018.5)其实已由Miss Read出版。书展版本因时间仓促而存有遗憾,虽然它很好的反映了围绕在Miss Read艺术书展的生态系统,但它是具有地域偏见的一个版本。我觉得这本书有再次编辑的需要并希望团队能正视自己观点的局限性。
在新版中收录的 Ricardo Basbaum 和 Alex Hamburger 之间的对话性“Flying Letters Manifestos”宣言中有明确对此局限提出质疑:哪一个参考?英语国家的人有他们自己的参考-而且必定把我们排除在外。Basbaum说到。其他的文章作者也对西方中心论提出了他们的正面交涉,包括:Oswald de Andrade, Rasheed Araeen, Mladen Stilinović, Ntone Edjabe, Bibi Bakare-Yusuf, and Urvashi Butalia.
维多利亚:今天最重要的独立出版在哪里发生,谁是最有发言权和卓越有效的出版从业者?
米哈利斯:有一个针对范非洲地区的写作、艺术和政治平台叫做 Chimurenga 的艺术小组,宣言是:Who No Know Go Know (“Who No Know Go Know”—the ones who do not know will know.
来自尼日利亚著名非洲音乐人 Fela Kuti的一句歌词);蒙特维的亚的 Crux Desperationis,一个基于观念艺术写作的国际在线期刊。Girl Like Us,活跃于阿姆斯特丹的一本独立杂志,一个不断壮大的女性社群,聚焦无性别意识下的艺术、文化和运动。来自墨西哥城的Gato Negro及部分Rrréplica社群(由一群墨西哥的出版人、编辑、印刷工零散组成),采用孔版印刷技术Risograph来做出版。还有Temporary Services,一个来自芝加哥和奥本的艺术小组,致力于“建立一个艺术和出版实践,使艺术和其他形式的创造力之间的区别变得不重要。”
V.H.: 很多情况下,选择独立出版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行为。你引用观念艺术家Adrian Piper的“审美适应性”— 当艺术家个人被控制资源的机构系统牵制时,往往就放弃创作的自主权。在出版领域,你指出这种既定权力机制方式才得以转变。因为艺术家作为出版人后,能掌握创作的方式、制作、发行,也因此恢复了自主权。你能否和我们多聊聊这种角色转换?
M.P.: 激进出版,特别是自出版和小册子文化(Zine Culture),Adrian Piper所描绘的劳动分工在这些人里通常都是反向的,艺术家/作者们投入到不同亦不可分裂的各类角色分工中:创作者、设计师、制作人、印刷工、出版人和发行人。这些实践充分响应了暴女艺术小组(Riot Grrrl,1970s)的宣言:我们必须全方位地接管生产资料以创作我们自己的意义 […] 皆因我们对无等级的自我感兴趣。
25年后的今天,Temporary Services 给予了当下的“How to”(指南方针): 创造、出版、发行,围绕你的努力建立一个社群生态。他们的模式鼓励了出版行为对社区建立的积极面,即是营造一个社区的多方努力。
生活于柏林的艺术家Joachim Schmid的作品基于现成照片创作,他也高度称赞以此为自出版作品的弹性和效率,而不是依赖传统出版商,被列上那遥遥无期的等候表里。
V.H.: 2019年,成为一个政治上有参与感的独立出版商意味着什么?出版业能以何种具体方式影响变革?
M.P.: 非常简单,政治性参与感取决于意见的传播 — 比如创造一个听众、一个社群或一个公共领域。根据艺术家Stefan Klima的观点,挑战分为两类:一种是出版作为一种显性的政治行为和需求去挑战一个(艺术)机构(并不仅限于艺术机构);另一种则为把出版作为一种隐形的政治行为,把想象一种新型态阅读作为它的挑战任务。
V.H.: 独立出版在当下的再次崛起和繁荣,与曾经60年代在美国的兴起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也对出版作为艺术实践方法有多诸多讨论。可否请你说一说目前独立出版的再现、相关概念的再谈和相关理念的传达,但未果,这之后最终它(独立出版)的艺术实践目的是什么?
M.P.: 这两个时代确实有平行,但当下全新的艺术书展,其数量和密集较之那个年代是有更新面的。 今天的艺术书展不仅作为代表一个独立的、先锋的出版场景的场所,它们也是围绕出版作为艺术实践构成和培育社区的一个核心论坛。柏林Miss Read,和其他同类在纽约、东京、墨西哥城、德黑兰、台北、莫斯科、伦敦、莱比锡、雅典等全球各地发生着的艺术书展都是各出版人在分散活动后的聚集点。人们从不同的地方定期、重复地聚集在一起,在真切的时间与实际空间中相遇相识。
这已可标榜进入到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当经营一家出版品牌,或是办一个艺术书展能被评介为在做一件艺术作品。或是一件Sozialarbeit(Social Work,社会作品),如后观念艺术家 Seth Price所言:“…一种生产方式模块,非材料商品的创造而是社会环境的生产。”
V.H.: 技术的巨大改变是否对独立出版有所影响?是否对出版的内容有所影响?
M.P.: 瓦尔特·本雅明在他的著作《机械复制的时代》一文中指出:“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被复制的作品成为为复制而设计的作品。” 如果按照本雅明的说法,机械复制(相较于人工复制)打破的是原作于复制品之间的等级体系,那么数字复制(相较于机械复制)打破的就是实物复制(即本雅明称之为的“复制”)和数字文件间的等级体系,此状态积极表现于网络化时代的博客、YouTube视频和按需印刷的书籍等方面。
有了数字出版,出版就位于界面中。一个文件一旦被上传到一个发行平台,它就被发布了–它可以被上传到一个发布平台–它可以被打印,当然,它不需要被打印。它可以在屏幕上阅读无需有墨水印记感。在其可获取的这期间(对于早期的出版模式,我们会认为是 “印刷”),这些文件可以被改变,而不会被标记为新版本或 “印刷版”。因此,数据文件和(物理)复制之间的层次结构变得不稳定,作品的状态也变得不确定。即使你可以通过数字取证来追溯那些人为变化和经历的不同变体,源文件的权威性也消失了。任何数字人工制品也是如此:数据文件和它们的(数字)复制品或改动之间的层次关系具有不稳定性。
V.H.: 未来将如何走向?对于不断涌现的独立出版人,你有什么建议吗?
M.P.: 引用两个我喜欢的宣言:
“围绕你的努力建立一个社群生态。”(Temporary Services)
“别等他人来激活你的想法,行动起来。”(Information as Material)
米哈利斯·皮席勒:艺术家,柏林Miss Read艺术书展联合创办人,《出版宣言》编辑。此书已由MIT Press和Miss Read 2019.4 联合出版。
with contributions by AND Publishing, Rasheed Araeen, Archive Books, Art-Rite, Tauba Auerbach, Michael Baers, Bibi Bakare-Yusuf, Ricardo Basbaum, Derek Beaulieu, Bernadette Corporation, Riccardo Boglione, Bombay Underground, Jorge Luis Borges, bpnichol, Kate Briggs, Broken Dimanche Press, Urvashi Butalia, Ulises Carrión, Mariana Castillo Deball, Paul Chan, chimurenga, Arpita Das, Oswald de Andrade, Anita Di Bianco, Constant Dullaart, Craig Dworkin, Ntone Edjabe, Zenon Fajfer, Robert Fitterman, Marina Fokidis, Genereal Idea, Annette Gilbert, Girls Like Us, Gloria Glitzer, Marianne Groulez, Alex Hamburger, Karl Holmqvist, Lisa Holzer, Mahmood Jamal, Tom Jennings, Ray Johnson, David Jourdan, Sharon Kivland, Kione Kochi, Kwani?, Bruce LaBruce, Tan Lin, El Lissitzky, Alessandro Ludovico, Sara MacKillop, Steve McCaffery, Jonathan Monk, Simon Morris, Mosireen, León Muñoz Santini, Takashi Murakami, Deke Nihilson, Aurélie Noury, Johnny Noxzema, Clive Phillpot, Michalis Pichler, Vanessa Place, Seth Price, Queeres Verlegen, Riot Grrrl, Allen Ruppersberg, Joachim Schmid, Oliver Sieber, Carlos Soto Román, Paul Soulellis, Matthew Stadler, Gertrude Stein, Paul Stephens, Hito Steyerl, Mladen Stilinović, Katja Stuke, Temporary Sevices, Nick Thurston, TIQQUN, Elisabeth Tonnard, V. Vale, Erik van der Weijde, Eleanor Vonne Brown, Eric Watier, Lawrence Weiner, Eva Weinmayr, Jan Wenzel, Stephen Willats, Gil J Wolman, zubaan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2019, Berlin: MISS READ, 2019
175 x 245 mm, 340
Offset, Hardcover, Dustjacket
ed. 2200 copiesISBN 978-0-262-53718
文章翻译:苏菲
文章来源:https://www.buypichler.com/sites/default/files/files/21/07/publishing_as_artistic_practice_in_conversation_with_michalis_pichler_the_mit_press_reader.pdf
图片来源:https://www.buypichler.com/books/publishing-manifestos
欢迎推荐苏菲独立书店的文章,请勿全文转载。